第两百九十节 官学生制度(3/4)

  【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】小说免费阅读,请收藏 一七小说【1qxs.com】

  传统的教育体系已经大大扩张,并且每年还在持续扩大,学校已经不再是培养官员的机构,而是为全民培养人才的机构。专门培养官员的学校依然存在,而且是其中教育质量最高的学校,称之为官学校。

  那些考入官学校的学生,称之为官学生。通过容纳科举的院试,大大扩张了官学校入学考试的规模和范围,招生的质量相比过去,甚至大幅度提高了,因为过去的官学校入学考试,由于选材范围小,几乎集中于城市工商业阶层,基本上蒙学识字的读书人都能考进来,现在则涵盖了广大乡村的私塾学生,招生规模扩张了好几倍,学生的素质当然大大提高了。

  为此周琅甚至向传统做出了一次妥协,取消了官学校自主招生的权力。

  这次妥协带来的影响巨大,因为这让正在日益扩大的学堂教育体系,受到了一次巨大的冲击。周琅的学堂中,之前是不教授四书五经的,以自然科学为主。小学教育以识字和算数为主,根本就没有四书五经的空间。传统私塾教育中,学生要摸到四书五经的程度,得需要经过识字性质的蒙学,把三字经、百家姓和千字文等读物摸透了,才会开始读四书五经,每每完成这些都已经过了五六年。

  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彻底挤占了四书五经的时间,小学熟读这些识字读物,接受了数学教育之后,中学阶段则是历史、地理等学科教育,然后就可以进入大学,在这个过程中,根本就没有留给四书五经的时间。

  现在不一样了,学校体系中的学生,如果想要考入官学校,那就必须对四书五经进行学习,至少在作文等领域,能够达到秀才的水平,否则根本考不进官学校。这对这些学生显然又是不公平的,新制度损害了他们的利益。

  周琅的改革当然不可能倒退,打击高效的学堂教育,保护低效的私塾教育,显然不科学;打击工商业子弟为主的学堂教育,保护农民子弟为主的私塾教育,更不符合周琅一直鼓励工商的观念。

  这么做的目的,是让学生们,至少是那一批立志通过科举改变家族地位的学生,去多读经典。虽然儒家有各种不好,但大多是因为儒家沾染了世俗习气,而不是儒家论理不好,儒家论理根本就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,而不是孔子编出来的,在孔子之前,儒家早就存在,只是孔子发扬光大了儒家的学说而已。

 

本章未完,点击[下一页]继续阅读-->>

温馨提示
  书友您好!程序猿书吧[cxysb.com] 是本站的备用域名及备用网站,用于公布本站的最新可用域名。如果您使用的域名无法访问,那么点击 程序猿书吧[cxysb.com] 域名可以帮您回到本站。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,乱码错字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阅读。